关于大儿子:
回顾他的成长历程,我们踩过三个陷阱……
这几年,特别是经历了五、六年级的各种作业拉锯战后,我看到这个大儿子身上充满了缺点:学习态度懒惰,考试成绩平平,生活习惯肮脏,性格矮小。脾气、心胸狭隘。 、自制力差……完全符合“我什么也做不了,但我是第一个吃饭”所能表达的意思。亲子关系总是处于稳定——波动——反抗——破裂阶段的无限循环中。
到了今年8月中下旬,我因为没能按时完成学校暑期作业计划,再次陷入僵局。时间在那一刻停止,我做出了放手的决定。
曾经有过无数次威胁性的“放手”,希望以此激发孩子的独立主动性,但事实证明是无效的。所谓的稳定阶段只是暂时的一步,因为孩子想要得到妈妈的爱,不想让妈妈放弃他。性方面的妥协并没有给自我驱动力带来任何改善。
当我的大儿子即将满13岁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到目前为止,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我们的教育意识是落后的,教育过程是痛苦的,教育结果是失败的。原因很复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新父母不知道如何学习。
刚为人父母的时候,我很注重孩子的吃、喝、玩、玩等外在活动。所谓的陪伴,大部分都是吃饭、洗澡、睡觉的形式。连陪我玩都太累了,我不愿意百分百投入。 。
我总觉得我的孩子什么都好。我想当然地认为,我在某个阶段发展能力是很自然的。我只能把学习交给学校了。不够好就去训练、做练习吧,因为我从小就是这么学的。 ,我可以为宝宝做好事,但我就不能为孩子做好事吗?
如果我现在听到这些言论,我一定会反驳:科目考试、工作技能、生活技能……这其中哪一项不需要从头开始学习和提高?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难道不需要学习吗?
2.混沌混沌,混沌系统
就在这种自以为是的状态下,弟弟进入了小学。老师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要提高专业能力,努力学习。
好吧,那就按照书单买书吧:《孩子,伸出你的手》《教育的目的》《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十几本书,粗略地读完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原来养娃的知识真多,“照着书本养娃”的过程已经开始了。现阶段,如果你正在阅读本书,就按照本书的方法进行即可;下一阶段,尝试其他书籍中的方法。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认同尹建利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自由的孩子最有意识》等系列书中介绍的方法。尹建利主张无为而治。书中用大量女儿的例子来阐释父母让孩子自由成长的道理。当时我就觉得这样的成长方式是多么美好。父母轻松了,孩子也变得优秀了。这不是我想要的吗?教养方式?
实际操作后,简直就是一巴掌打脸。孩子不仅对电子产品变得更加不受控制,就连基本的学习习惯也比以前差了很多!
现在仔细想想,很多育儿书看似都是以事例为依据,说得头头是道,实则忽略了孩子先天性格和能力的内在个体差异,以及家庭、家庭等重要的外在因素。成长过程中的学校、老师、伙伴。环境差异。无限放大生存偏见,要么是作者没有理解教育的本质,要么纯粹是为了吸引眼球的商业噱头。
在重要的一、二年级,由于教育方法的缺失,我没有规范弟弟的学习习惯,导致了他粗心的学习态度,这可能是我一生的遗憾。
3、忽视陪伴,注重结果不注重原因。
两兄弟的年龄相差6岁。哥哥进入高年级后不久,弟弟就出生了。那年,我们搬了新家,弟弟留在奶奶家上幼儿园。
当时的教育环境相对现在比较宽松,普遍提倡快乐教育。然而,谁都知道,这种快乐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玩得开心,什么也学不到。直到几年后弟弟的成长过程,我才明白了幸福。教育的真正意义。
正是因为我们没有重视学前教育的黄金阶段,我弟弟基本上是零基础知识进入学校的:他看不懂100多个汉字,数学只会20以内的加减法,没有接触过根本不懂英语,不懂常识,也没有受过培训。有什么特殊技能...
平时,我和孩子们一起看动画片,去公园玩,看一本嘟嘟熊或者一本儿童画报,早点睡觉,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一、二、三年级目前没有“双扣”扶持政策。 3:30放学,校园距离家步行30分钟。我觉得爷爷奶奶接送不方便,加上家里有个小弟弟比较吵,就送哥哥去学校了。我被安置在学校旁边的一个机构里,在那里我做作业、参加主题课程并吃晚饭。因为所有的作业都是在托儿班完成的,所以我对弟弟的学校作业基本上没有监督。
四年级后,他只需过红绿灯就可以上学,弟弟开始自己上下学。从这个阶段开始,家庭咨询逐渐被提上日程。我在寻找各科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同时,也制定了课后在家学习的计划。
我尝试了一些英语在线课程,但效果不佳,所以我决定自己学,每天花1小时学习,重点是视听启蒙和自然拼读;语文和数学,我依靠一些在线课程和教材;对于科学,我利用科普书籍和音像资料来扩大知识储备。
课余时间整体都安排好了,自我感觉良好,感觉自己步入正轨了。
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我期望在大儿子身上看到的热爱学习、勤奋、坚忍等优秀品质却不见了踪影。我们在竞争的过程中总是在消耗对方的能量。 。
在目前的心态下分析自己,我总结了一些问题的症结:
在没有建立基本的学习习惯的情况下,期望孩子在学习中独立、自律,不符合孩子正常的身心发展。
如果没有根据学校的基础课程,特别是语文查漏补缺,如果能跟上课程作业,夯实基础,不仅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母语基础,还能减少考试客观题的失分。真可谓一箭多鸟。必须。
家庭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不够温和,不够鼓励,不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
面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急需调整心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行的解决方案是:
首先,正视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接受孩子。
这几年,我过于专注于学习,总是从学习的角度去审视和批评他,而忽略了他的很多优点。
比如,他从小就是个暖男,尊敬长辈,关心父母,懂礼貌,乐于助人。由于他经常在家做家务,每当班里轮到他做学生的时候,他都能有条不紊地做事,因此他能成为初中班级的好领导。自荐成为卫生委员(虽然自己的书房和卧室总是处于凌乱的状态);
他还喜欢手工活,从埋头拼搭乐高,到用各种简单材料制作刀枪剑戟,再到承包家里需要安装的桌椅和设备。原本以为这是男孩的天性,但是他的哥哥却完全没有表现出来。这方面的偏好和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先天差异是每个人作为独立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由于他零基础进入小学,我在一二年级就特别注重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家里有5个书架,里面摆满了书。阅读是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娱乐项目,尽管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浅层水平。他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但他确实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从关注缺点转向欣赏优点可能是改善亲子关系的起点。
其次,学会关注学校的进展,减少焦虑。
过去,我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抱有一些幻想。我想如果我能弥补孩子的课外技能,我就能在课堂上提高他们。按照上一篇文章的精神,在肯定他优点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接受我的孩子是一个普通孩子的事实。没有扎实的基础,就必须回到落实学校学习任务的基本框架。
此外,他将不再布置妈妈的作业,留下更多的个人空间来丰富自己的个人爱好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家庭活动,比如看书、锻炼、锻炼、聊天、休闲等。 ,希望他能顺利度过这场恐怖。青春期的。如果有需要提及的事情,尽量就事论事地讨论,以讨论和提醒的语气解决问题,不要成为一个唠叨、烦人的老太太。
第2部分
关于小儿子:
弟弟绕过了哥哥所踩过的所有陷阱。
她不止一两次反思过哥哥的教育。孩子的成长过程对于老妈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探索、实践、总结、纠错的循环。虽然两兄弟成长的大环境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胎和二胎却有很大的因素差异,所以我想回顾一下二胎家庭中一些可以积极促进成长的方法。第二个孩子的。
1、弟弟比哥哥更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
据说家里的小孩子比哥哥姐姐聪明,我家也是如此。他生来就是为了与他人分享父母的爱。与粗暴、急躁、鲁莽的哥哥相比,他性格十分谨慎、稳重,善于察言观色,了解时事。尤其是在处理被骂这样的事情时,两兄弟的反应完全不同:
我哥哥经常找各种借口。当他做错事时,潜台词是“我不是故意的”。当我布置作业时,潜台词是“我不想做”。越骂越骂,嚣张地找借口的感觉。越生气,越骂;
弟弟平时也不顶嘴,坚决承认自己的错误。偶尔他会去见统治者(很少见,而且是事先同意的),但从不说任何求饶的话。承认错误后,他立即改正。得到宽恕后,他哭着寻求安慰。因此,哥哥遵守不了的规则,弟弟没有任何障碍,良好的习惯是可以一点一滴培养的。
2.我从小就和哥哥一起学习英语,目标是小学掌握高中英语...
我哥哥二年级时就在家开始英语启蒙。弟弟在观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早期的启蒙输入。在认识到儿童语言启蒙的优势后,他开始每天看20分钟的英文动画片、英文音频或半小时以下。分级阅读,无输出压力,5岁半就可以裸听《棚车男孩》。
棚车儿童
这套书的Lexile Index为490,是美国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水平。
2020年9月,我开始看自拼视频卡通alphablocks,然后学习蒲公英英语教材。学习Phonics花了差不多2个多月的时间。 2021年,我正式开始独立阅读。我用了牛津八个月。这几套纸质书,包括《树3-6》、《小猪佩奇》、《小小动物》和理查德·斯卡里有史以来最好的图画词典,巩固了自拼的成果,力求每天都有输入和输出,而不觉得需要进步。
9月份,他开始使用ABC阅读来听和读RAZ。从G开始,他自由选择阅读,而且大部分是泛听和泛读。时间允许的时候,让他自己选一本书进行朗读、精读和测验。他目前徘徊在L和M阶段。您可以独立完成测验。目标是在小学掌握高中英语,并在中学毕业后为其他科目赢得更多时间。
3、我的汉语水平没有落后,入学前能独立阅读汉语。
汉语是母语。对于我们这些父母英语不好,但在家走的是纯英语启蒙路线的人来说,母语一定是唯一的认知和思维主体。我坚信母语学习必须高于外语学习。母语是服务于其他学科的基石。只有母语知识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均衡发展。所以,弟弟每天用中文和英文的时间比例基本上都在1.5:1以上。
幼儿时期以亲子阅读、有声故事为主;中班开始识字,以“四五速读”和抽认卡为工具,结合指读,进入小学前识字水平2000+,可以独立阅读。
哥哥每次听故事,他就跟着他,所以他听了很多儿童文学故事和历史文学故事;当他哥哥看军事/科学杂志时,他跟在后面问问题;爷爷我在手机上看国际资讯的时候,也扫了几眼,了解美国大选、中印边境问题、阿富汗撤军等等。
他个人比较喜欢历史(亲子阅读《儿童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历史文学(通过电视、音频、漫画等熟悉《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媒体)、科学(科普视频和音频、独立阅读《小牛顿科学馆》、《法国定律》《布尔昆虫日记》和独立阅读《秘密系列》);借助《奶泡学古诗》、平哥的《读诗人懂诗》以及乐乐课堂的古诗动画,我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读、背。在背诵古诗词之前,先尝试了解诗词的背景。每天背一首诗既轻松又无压力。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背诵了150多首诗。
入学后,根据教材进行准备和复习,从头开始学习拼音。目前仍在探索和优化中。
4、数学、体育:起步晚,但一直在坚持……
我弟弟学数学比较晚。据他的老师反馈,同龄的孩子在不同领域的学习阶段差异很大。所谓敏感期,因人而异。
在我家,孩子直到第一堂课才考上小学。小学毕业后,幼儿园的工作重点是数学。进入小学之前,他已经有一定的万以内加减法、十位数乘除法、小数分数、空间方位等概念。
放学后,同事送给张天笑一、二年级的《小学数学能力训练系列》一套教具。我很高兴慢慢地做,和之前给弟弟买的Logic Go结合起来,保持适度的训练即可。
除了中班练习跳绳和一年级报名参加校内足球和无线电测向两个俱乐部(目的是能够在学校充分享受户外活动)外,没有安排其他运动,有点不够。我们只能创造条件,在假期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次社区活动:弟弟骑自行车,他就追;哥哥跑,他也追;哥哥跑,他也追;哥哥跑,他也追。当他的兄弟和邻居踢足球时,他担任球童;两人玩枪游戏,为了避免被击中,还用各种方式奔跑……大的对各种东西都厌恶,小的却永远不会离开~
以上是我对两个孩子成长过程的回顾和反思。弟弟可以避免哥哥掉过的坑,所以他一直觉得老二比双胞胎好,至少还有进步的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lj8.com/html/tiyuwenda/9473.html